北京論壇(2011)
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與現代、變革與轉型
一個多世紀以來,在人類追求現代發展的路途中,“傳統”被逐漸附加了太多的負面意義,甚至被視為理性、進步、自由等眾多現代價值的對立物,很多情況下,傳統幾乎成了變革的反義詞,于是,“批判和去除傳統糟粕”也就被視為現代化的重要先決條件之一。然而,隨著對現代化進程的體驗和研究漸漸成熟,伴隨對現代性的深入反思,人類開始認識到了現代化的雙重性——即在帶來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無節制地求多求快的社會增長方式、資源的過度濫用,世界性的環境生態危機,以及由個人主義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各種道德失范、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
在此語境下,人類又開始重新反思傳統,關注傳統的延續性和現實價值,傳統的內在價值日漸彰顯,傳統與現代之間繼承與變革的建設性關系開始逐步穩定地建立,對傳統的理解也漸趨公正、理性和科學,傳統不再被認為是僵死的過去,而是從過去流淌到現在,并且必定走向未來的鮮活的存在,它注定將成為現代社會中正面而積極的重要因素。
文明的進化不可能沒有積累和繼承,文明的發展永遠不可能離開傳統,人類社會就是在“傳統”與“現代”的不斷角力中展開繼承與變革,在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和轉型中實現進步和發展。特別是當今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化的關鍵階段,變革和轉型已經是擺在各國政府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這場變革不僅僅意味著各國自身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領域的轉型,同時也將涉及到世界整體格局的變化和全球文明的發展與演進。
“因革互用,同異相資,相互調和,轉益相師”。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我們應滿懷熱情,放開思路和心量,重新審視傳統與現代的內在共創關系。以面向未來的理性態度對待“傳統”與“現代”,以積極的心態追求“繼承”與“變革”;創造性地轉化傳統,使之成為有利于變遷的生長因素和土壤;以和諧的理念和精神對待變革與轉型,正確把握方向、實現全球合作,將有利于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繁榮與進步。
[分論壇一] 歷史:變與常:關于社會轉型方式的歷史思考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革命和改革常常發生,如法國大革命、中國辛亥革命、英國光榮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等,它們都曾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革命就是“變”,不僅僅激進的革命是“變”,溫和的改革本質上也是“變”,這也說明世界上有很多可以通過人為的努力在短期內加以改變的東西。
但世界上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永遠不能和(或)至少在短期內不能通過人為的努力加以改變的東西,這就是“常”,也就是布羅代爾所說的“結構”或“長時段”,而其極致形態,便是荀子說的“天行有常”之“常”。
革命或改革的目的都是實現社會轉型。然而人類在其無數次的革命或改革經歷中所嘗到的,常常并不是或并不只是成功的喜悅。那么怎樣去尋求社會轉型的最佳途徑?答案可能有多種,但無論哪一種,似乎都必須對“常”保有相當程度的尊重。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革命意象的歷史沿革
2. 革命、改革與社會轉型:世界歷史的啟示
3. 革命、改革與社會轉型:中國模式的歷史反思
[分論壇二]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增長:機遇、挑戰和方向
進入21 世紀以來,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即多文化交融和傳統模式的變革,第一個特征是各國社會經濟活動的內容漸行漸近、活動范圍日益重疊的結果;第二個特征是人類在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不斷自我進化的產物。這種發展和進化一方面適應了對經濟增長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現代化、信息化、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有鑒于此,探討全球化條件下未來經濟增長的可能性、極限性、方向性及其內在規律,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文明傳承的需要。
在這一宏觀背景下,中國隨著自身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逐步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經濟總量增逐漸從一個發展中國家轉變成世界的領導者之一,中國經濟的這種巨大變革正在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巨大影響: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供給,使世界經濟得以在低通脹的條件實現較快的增長;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對自身發展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全球流動性管理與經濟增長
2. 開放條件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
3. 區域一體化與經濟增長
4. 經濟增長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5. 中國經濟的變革與轉型
[分論壇三] 教育:教育傳承與創新
全球化是一種世界發展趨勢,它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是一個統一和對立的過程,表現為民主化、區域化、多元化、多極化,世界格局正在進行新的調整。對于過去建立的民族國家來說,既孕育著發展的機會,也包含著變革挑戰。為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教育必須做出有力的回應。
教育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紐帶。在“傳統”與“現代”不斷角力下,現代教育得以確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過程是教育傳統的揚棄與再造的過程。在全球化語境下,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對話日益頻繁,交流日漸深入,為教育創新帶來了契機。教育創新融繼承、反思、借鑒與超越于一體,不僅是對成功模式與經驗的移植,更是對價值多樣性的尊重。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學校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發生歷史性的變革。各種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顯現無窮的潛力,如何將新技術運用于學校教育,共同推動學習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是當前各國教育變革與轉型的迫切需要。
追溯歷史,縱論當前,展望未來。本分論壇期望為世界各地的學者搭建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在充分認識與理解傳統基礎上,直面當代及未來教育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在全球化的語境中尋求共同發展。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教育傳統的生命
2. 教育創新的空間
3. 教育技術的力量
[分論壇四] 變革與穩定:發展中國家的成就與挑戰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與國際政治權力重心的轉移,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正經歷著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深刻變革。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正努力探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之路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政治多元化進一步普及,城市化速度空前加快。在此基礎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金磚五國、20國集團等機制的形成表明發展中國家正逐漸成為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一些國家環境遭到破壞、社會分化嚴重、法律制度建設相對滯后等。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依靠各國自身治理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多邊及地區合作。中東、北非各國近期政局動蕩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變革與穩定的矛盾。此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否有著獨特的“模式”?一個國家的發展經驗是否值得其他國家借鑒?這些都將是本分論壇探討的重點。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可持續發展——公平與共同進步
2. 變革與穩定——中東、北非的啟示
3. 新興經濟體的發展——經驗與教訓
[分論壇五] 藝術傳統與文化創新
在“藝術傳統與文化創新”這一議題下,我們將藝術的過去與文化的當代發展聯系在一起,并進一步與未來的反思相結合。在當今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們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這既要從學理上展開相關的探索,也要在面向現實的強烈意識指引下,切實而又具有建設性地提出應對的思路和措施。
如何在藝術傳統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時,讓其釋放固有的能量和獲得國際的影響,并進而匯入文化的當代發展,是各國學者和決策者不能回避的挑戰。無視或輕視其他文明中的藝術傳統,不僅會以偏概全,而且很可能招致重大的失誤。而且,與所有擁有偉大藝術傳統的國度一樣,中國藝術的歷史悠久而又令世人矚目,但是,如何在整個人類文明的格局中認識之、弘揚之,卻是新的課題。我們希望通過中外學者的共同思考和對話交流而獲得新的感悟。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藝術傳統的再認識
2. 藝術傳統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3. 藝術傳統與藝術教育
4. 藝術傳統與創意產業
[分論壇六] 城市轉型與人類未來
人類文明的進程,是一個持續的、累積的、漸進的過程。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趨勢,這一趨勢增進了人類福祉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增進了經濟發展,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資源和環境;創造了新的文化,也失去了不少優良傳統;發展了新型道德,也漠視了許多傳統價值;增進了人們的生活便利,卻未必提升了人們的精神幸福。
正因為城市化的現狀如此,城市轉型也就成了迫切的要求。新型的城市發展模式必須保留和發揚現行模式中的優點,而革除其弊端?,F狀中的成就和問題,雖然不能完全歸結于現代與傳統之間的分別,但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系是不容忽視的。唯有對于傳統付以足夠的珍視,延續其中的精華,才能興利除弊,實現現代城市的和諧繁榮與可持續發展。
審視城市化的過去和未來,探尋城市化健康發展的方向與出路,對于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都將是一種重要的推動。本分論壇將著重探討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實現城市的轉型,以及如何在轉型過程中發掘、珍視和延續傳統中的優良價值,以建立更為牢固的根基,走向人類更為美好的未來。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城市轉型的總體路徑與前景
2. 城市經濟轉型與資源、環境的保護
3. 城市社會轉型與包容性發展
4. 城市文化、道德的傳承與創新
[分論壇七] 協商民主與社會和諧
[分論壇八] 學生論壇:文化傳承、創新、發展:青年的責任與行動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技進步和全球化進程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轉變,也在不斷地超越甚至顛覆著傳統價值觀念。對經濟利益的片面追求和無節制的社會生產方式所引發的環境危機、生態危機和能源危機就是這一趨勢的極端體現,它既反映了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也體現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和諧之道”的集體性失憶。若要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實現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重新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場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時代交鋒中,青年處在最前沿的位置:他們擁有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思維方式,也具有吸收一切傳統文化精華的學習熱情;他們敢于以現代的眼光審視傳統,也敢于以傳統的尺度衡量現代;他們最具實踐力、最富創新精神,能夠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能為現代文明帶來變革和突破。他們以青年人特有的熱情、創造力和實踐精神,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引領文化創新”這份神圣的責任,使傳統文化這筆豐富的精神財富能為人類文明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滋養。
本屆青年學生分論壇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圍繞“傳承傳統文化”這一主題進行交流,希望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并對人類社會進步做出積極探索。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青年的責任:傳統價值觀的繼承與探究
2. 青年的思考:現代的反思與傳統的啟示
3. 青年的行動:萌芽的事業與人類的未來
[分論壇九] 圓桌會議: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入世十年之發展
六十余年來,世界貿易組織及其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建立了一整套國際貿易規則。這些國際貿易規則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直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并為有序的自由貿易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為國際貿易爭端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為其成員進行旨在減少國際貿易障礙的協定談判提供了穩定的平臺。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下,世界經濟貿易不斷發展,從而促進了世界的和諧與繁榮。
2011 年恰逢中國入世十周年。中國入世十年來,世界風云變幻,經濟貿易跌宕起伏,但是,發展、和諧與和平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潮流。這十年間,中國在經濟、貿易、法律等方面究竟發生了哪些變革?積累了哪些經驗與教訓?中國應當如何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內,繼續為世界經濟貿易的復蘇、穩定和發展做出更大的持續貢獻?這些問題都是本分論壇所關心的話題。
本分論壇將圍繞以下議題展開討論:
1. WTO 的發展完善及其多哈回合
2. WTO 與后危機時代
3. 中國在WTO 框架中的變革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