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2009)
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反思與和諧發展
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大影響,同時,也波及到世界各國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危機給人類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研究和應對危機,進而實現和諧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首要任務。
在不同時期,人類曾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危機,除經濟危機外,還曾有戰爭、瘟疫、自然災害、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政治危機等等。危機作為警醒方式,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斷提出挑戰。本屆論壇將危機作為研討的背景,其范圍不僅涉及目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還會涉及歷史上發生過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危機,這些危機都將成為我們分析和反思的基本事實。
本屆論壇研討交流的主要方面是危機發生的根源、危機對文明發展的影響、危機對相關領域的價值體系、經濟結構、社會機制、政治力量、文化變遷等方面的影響,以及由上述的影響所引起的反思。面對危機的挑戰,各國學者本著“和諧”的精神,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研究規律,研究化解危機的政策和走出危機的途徑,為全球的和諧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矛盾不平衡和矛盾的激化產生了危機,我們堅信:和諧化解危機。本著和諧的精神和原則,可以變危機為進步。特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的發展緊密相連,和諧的理念及其原則對于緩解不平衡和促進世界的共同繁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分論壇一] 經濟:金融危機:挑戰與應對
當前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了世界經濟的各個方面,并極有可能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它促使學者和決策者重新檢驗現有的關于經濟體制應該如何運行的理論,特別是,引起人們思考金融在整個經濟體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以及如何加強金融監管使得金融體系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另外,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并不相同。為應對沖擊,在全球金融市場中參與度較高的國家經歷了極為嚴重和痛苦的動蕩與調整;其他國家經歷的動蕩雖然在程度上較小,但是經濟的某些領域受到的損害也同樣嚴重。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從本次金融危機中幸免。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出口量的迅速增加和外匯儲備的日益擴大,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美經濟互為依存的今天,中美雙方的任何經濟變革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向。
在此背景下,本分論壇將重點關注以下三個議題:
1、金融危機對經濟學和經濟政策的啟示
2、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3、中國經驗與世界進步
[分論壇二] 國際關系:危機影響下世界格局的變化與調整
自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對世界的經濟貿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經濟指標下滑,失業飆升,金融貨幣嚴重貶值,經濟前景難以預測,國際經濟秩序受到嚴重的威脅,國際社會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如何評估金融危機對國際格局所產生的影響;面對金融危機,各個國家應該如何有效地應對;如何評價國際合作機制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在參與國際社會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中國可以和應該發揮哪些作用,上述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本分論壇將集中討論以下議題:
1、金融危機與大國實力的消長
2、金融危機與國家作用
3、金融危機與國際合作機制
4、金融危機與中國責任
[分論壇三] 文化: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
認真探究導致這次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問題所在,金融領域的失誤顯然不是唯一的原因。既然各種社會、政治、文化、甚至審美的主張和觀念都在影響著社會的運行,那么,在危機到來的時候,它在本質上也同樣是一場社會和文化的危機。而當我們開始討論與危機有關的各種價值觀問題、社會信心問題、審美觀和幸福觀問題乃至話語策略的時候,很快就能發現,反省危機,離不開文化的反思,化解危機,同樣也離不開文化之道。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歷史上,對于各種危機的處理和轉化都積累了許多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尤其是近代以來,東方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所遭遇的各種危機曾經是如此的嚴峻,盡管它們借助東方的思想和文化去化解危機,推動和諧發展的智慧、能力和成就早為世界所知曉,但是這種基于東方文化的經驗和智慧卻似乎還未得到世界的應有重視和借鑒。
有鑒于此,面對當下這場世界性的危機,在全球性尋找化解策略的過程中,本分論壇將以“東方的智慧”為話題,以“跨文化對話”為言說形式,以“化解危機”為思考目標,邀請一批世界各國的知名人文和社會科學學者,開展一次穿越文明和文化邊界的深入研討。期冀學者們利用自己的文學、語言、文獻、歷史、哲學、社會以及其它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為反思和化解危機,為推動人類新的精神蛻變以及社會發展的和諧進步貢獻智慧。
本分論壇期待討論的基本論題包括:
1、人類危機呈現的文化差異和表達個性
2、危機語境下的跨文化對話及其意義
3、現代人文視野下的東方文化智慧再認識
4、中國的智慧:老子、孔子和孫子的啟示
[分論壇四] 歷史:危機與轉機——對現實問題的歷史反思
如果“進步”是近代人類文明發展的一種真實歷史經驗的話,“危機”便是與之相伴的另外一種同樣真實的歷史經驗。在追求文明進步的同時,世界不同地區和國家都經歷過由自然災害、疾病、宗教爭端、利益沖突、民族偏見、制度失序、社會轉型而引起的種種危機。在思考如何構建和諧的世界文明時,我們需要對近代人類歷史上不同種類的重大危機進行回顧和反思,討論危機發生的原因,分析其影響和后果,研究不同國家和國際社會在處理危機中的成功與失誤,并探討如何能夠化危機為轉機,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本分論壇擬從史學的角度來探討近代危機產生與處理。擬從三個層次來討論:首先,我們希望從宏觀歷史的角度對近代世界的重大危機進行梳理和分析,為我們思考全球化時代的危機提供一個必要的歷史敘事背景。我們同時希望結合近期學術研究的成果,就具有重要影響的世界性危機(如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等)展開討論,分析危機發生的深層原因、國際影響、對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影響以及國際應對中的成功與失誤。在第二個層次上,我們擬針對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應對內部和外部危機的歷史經歷進行深入探討,選取亞洲和美國作為主要的討論對象。同時,我們還將討論危機處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層面,即危機與國家戰略構建和國際關系的處理之間的關系。在第三個層次上,我們希望討論二十世紀中國的危機與危機處理的歷史經驗,并探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和世界各國如何能夠改進現有的國內體制和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來應對危機。
本分論壇將要討論的議題如下:
1. 全球化時代的危機與轉機,一個歷史的回顧
2. 歷史上亞洲大危機的重新檢視:起源、沖擊與處理
3. 危機與轉機:對美國歷史經驗的反思
4. 歷史危機中的國家安全、對外戰略和世界秩序
5. 二十世紀中國的“危機與動員”
6.危機與國家治理:中外比較
[分論壇五] 教育: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對策與發展
金融危機導致許多國家經濟衰退,政府財政困難,勞動力市場就業緊張加劇,對高等教育帶來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高等教育經費緊張、畢業生就業困難、教育質量保障與提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問題進一步凸顯出來。這些都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亟需討論的重要問題。本次教育圓桌會議將通過不同區域和國家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大學校長和教育學者之間的交流和對話,總結經驗,拓寬視野,啟發思路。會議將重點分析當前世界發展形勢下的高等教育,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探討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對策和行動。
本次會議將不局限于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是著眼于從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此次教育圓桌會議包括四個議題:
1. 金融危機與國際高等教育動態
2. 政府和大學的對策與行動
3. 畢業生就業困境與出路
4.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