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實現21世紀的繁榮
金立群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董事會主席
北京論壇(2016)開幕式特邀報告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
2016年11月4日上午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非常榮幸今天能夠參加北京論壇,也非常感謝組委會對我的邀請,使我有機會站在這個舉世矚目的論壇上,與在座的各位嘉賓分享我對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一些思考。
2004年,北京論壇創辦伊始,世界正處于快速成長和發展的階段。全球化是20世紀末的時代特征,極大地提升了參與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盡管提升程度不盡相同。
當今世界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輕易便能取得的全球化的經濟成果已成為過去,由全 球化所帶動的一體化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這些挑戰比我們有些人預想的還要嚴峻?,F實無比殘酷。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世界經濟發展乏力、商品需求疲軟、債臺高筑、貿易減速等問 題。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幅僅為1.7%,為7年來最低值。2016年貿易增速和全球GDP增速之比將迎來15年以來的最低值,與此同時,經合組織預計,全球經濟增速 也將創下25年以來的新低。
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人力資本卻在尋求以日益增長的速度蹣跚前行。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現象應該歸因于地緣政治局勢的不斷變化以及全球財富的分配不均。隨著全球增長停滯,勞動力供大于求,許多國家開始“向內看”,有意回避全球化政策,因此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有所抬頭。
全球化促使了不同的文化、價值觀與信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碰撞。過去的人們將其視為巨大的機遇,但是如今,更多的人覺得全球化已成為一種威脅。
如何感知這種威脅,可以決定其作出何種決策,先從國家層面著手,再轉向個人層面,或者相反。許多國家正處在十字路口,無論往哪個方向走,往前跨一步都面臨重重風險。很顯然,如果在世界范圍內就這一問題進行公投,便有可能出現英國脫歐這樣的局面,相關國家也注定要承擔隨之而來的一切后果。
我們必須捫心自問,如果全球化是20世紀的特征,那么21世紀的特征是什么?
無疑,這一問題與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北京論壇的宗旨是實現“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我們都應該問問自己,在推動社會發展,構建更加互聯、更加繁榮的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做出哪些貢獻?我們無法以史為鏡,不能從過去找尋經驗教訓。
亞投行作為新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致力于通過調動成員國的政府及人民的參與,來解決發展問題。在當前全球局勢不穩定的背景下,這一宗旨愈發關鍵。這一問題不僅與我們的戰略息息相關,而且關系著我們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多邊金融機構如何為推動全球和地區一體化作出貢獻,并為我們的成員國帶來廣泛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不會落下任何一個成員國 或社會階層,或讓其陷于孤立無援的狀態。
不可否認,全球化尚未給所有的參與國家帶來益處,而全球化進程中利益的重新分配需建立在更加公正、公平的基礎之上。但是問題并不出在全球化本身,而是全球化進程中的全球治理與一體化。
管理變革的包容性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廣泛參與,搭建一個供各方輪番登場的舞臺,從而確保適當的一體化。迄今為止,有些國家還無法共享全球發展成果,這反應出他們缺乏與世界的互聯。對于一些不幸長期處于邊緣化的國家而言,麻煩的根源不是過度的一體化,而是一體化還不夠。我們不能去尋求“U”型發展。采用正確的方法,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 前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要采用正確的方法首先就必須承認,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國家實施定制化的發展方法是有因可循的。這是多邊開發銀行和雙邊援助機構在努力擁抱邊緣化國家時面臨的主要挑戰。盡管如此,普遍認為投資基礎設施是實現最終發展的重要途徑。
中國和亞洲其他一些新興經濟體已經證明,通過投資基礎設施能夠有效地帶動經濟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使8億人口脫離了貧困,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基礎設施投資所帶動的具有廣泛意義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在此背景下,亞投行肩負著特殊的使命,而且已經確定了其在多邊開發銀行中的專屬位 置。亞投行創建的目標就是要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其他一些生產性行業來實現更高程度的互聯互通,推進區域性的合作,進而促進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和發展。
為實現這一結果,我們必須不遺余力地探索新的、能夠滿足各個國家不同需求的發展理念。我們擁有雄厚的發展基礎。亞投行75%的股份都被亞洲成員國所持有,我們的大部分成員都是發展中國家。亞投行是歷史上首個在亞洲區域成立的開發銀行,我們的大多數股東可以運用各自的知識與經驗、用亞洲的方式來解決各自的問題,并滿足各自的需求。
僅有一個全新的使命是不夠的,只有借助創新型方法解決21世紀的各類問題,我們的使命才能變為現實。我們將促進緊密合作,快速推進項目進程,同時避免對外界環境或社會標準構成損害。我們致力于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向客戶交付及時的解決方案。
21世紀的成功離不開合作。亞投行已經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并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都建立了共同融資項目。
亞投行正在經歷快速發展。在試運行的10個月時間里,我們的董事會已經批準了8億2 千9百萬美元投資量,投資了包括與其他機構的聯合融資項目在內的六大項目。由此,預計在2016年我們可以順利完成12億美元的項目體量。
我們的進展也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均決定以創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亞投行,表明了他們對亞投行的宗旨,包括其治理結構,以及其作為新的多邊金融機構的前景的信心。這將有助于我們取得積極的發展成果。
我可以自豪地說,亞投行第一年的運營狀況、客戶需求以及與眾多利益相關方的接洽,均完全符合亞投行的成立初衷。
作為七大工業國(G7)成員之一,加拿大的有意加盟是對亞投行管理層投下的又一張信心票。包括加拿大在內,已經有超過25個國家有意向加入亞投行,表明我們已經著手實現自己設立的目標。
未來幾年,亞投行必須制定可行戰略,證明其能夠處理股東提出的任務,并帶來附加價值。我們將秉承及時高效、成本效益、積極主動的態度,努力向客戶提供融資和解決方案。
亞投行成立了一個由擁有不同背景和經驗的世界知名專家組成的國際顧問小組,通過其指導制定相關政策。專家小組的投入,結合股東及利益相關方的反饋,幫助我們形成了日益清晰的重點主題:建設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實現各國的互聯互通,以及動員私人資本。
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亞投行能夠在推動可持續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成員國踐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承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在以下方面投入精力:招募和培養擁有相關專長的員工;鼓勵創新;以及,將自身不斷發展并定位為可持續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值得信賴的中間人、知識和專業技能專家。
亞投行將優先考慮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機遇。我們預測,連通性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將日 益增加,涵蓋公路與鐵路、港口、能源管道以及電信領域,跨越中亞大陸及東南亞、南亞、中東和其他地區的海上航路。
鑒于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高漲,亞投行正在尋求調動私人資本的解決方案。 2017年,我們將制定激勵私人資本的有效方案,其中包括招募擁有豐富的私營部門投資經驗的高管。這也將有助于亞投行建立自己的私營部門通道、合作伙伴關系及網絡。此外,我 們還將注重為該地區的員工提供工具及培訓。
當然,要實現這些目標離不開主權政府、其他多邊開發銀行,以及私營部門等合作伙伴 的大力支持。最近幾十年,不管是國家、開發銀行還是個人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夠實現最好的成果。
亞投行建立在“只有互聯互通,世界才能更加美好”的信念之上,讓我們攜手共進,繼往開來,把握機遇,實現21世紀的共同繁榮。
謝謝大家。
北京論壇(2016)學術簡報集@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6-12-092016主旨演講 林毅夫@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6-12-092016主旨演講 梅瑞克·格特勒@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6-12-082016主旨演講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6-12-08北京論壇(2016)年會學生助理招募啟示@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