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s4cs4"><center id="s4cs4"></center></noscript>
  • <menu id="s4cs4"><strong id="s4cs4"></strong></menu>
    <menu id="s4cs4"></menu>
    <menu id="s4cs4"></menu>
  • 小島康譽:廝守新疆:絲綢之路上的另一種朝圣
    2014-11-20 | 北京大學新聞網 | 高喬 | 點擊數 

            小島康譽,著名中日友好人士,日本凈土宗僧侶。1942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1966年創辦鶴龜寶石公司,1982年開始支持新疆克孜爾千佛洞保護工作,此后三十余年不斷為新疆經濟、教育、文化發展貢獻力量。著有《絲綢之路的點與線》《對西域龜茲佛教滅亡的研究》《迷路悟道》等作品。在2014年北京論壇分論壇“古今絲綢之路:跨文明的交流、對話與合作”上發表題為“我與新疆絲綢之路——文化路•經濟路•政治路•合作路”演講。演講結束后,小島先生接受校報記者采訪。

     

            “新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變化很大,新疆好地方!請大家去看一下新疆!” 11月9日北京論壇分論壇“古今絲綢之路:跨文明的交流、對話與合作”上,小島康譽演講前用生澀的中文向與會學者發出邀請。這位已七十二歲高齡的“新疆的老朋友”身著藏青色僧衣,笑容可掬,精神矍鑠。自1982年投入新疆克孜爾千佛洞保護工作至今,小島康譽與新疆的不解之緣已延續三十二年。

            千佛洞:初見猶似故人

            1982年,小島康譽第一次來到新疆,來此洽談珠寶生意的他感受到新疆人的淳樸與熱情。四年后,他第一次游覽克孜爾千佛洞,并隨即捐出十萬人民幣。一年后,他在日本落發為僧,并開始為克孜爾千佛洞保護工作奔走。“新疆有許多民族在生活,他們都非常熱情好客”?;叵肫鸲嗄暌詠韺π陆挠∠?,小島康譽說:“新疆境內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對它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1987年,小島康譽在日本成立了“日中友好克孜爾千佛洞修復保護協會”,主動為克孜爾千佛洞保護工作游走日本各地。“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克孜爾千佛洞,募捐十分艱難”。盡管如此,他仍募集一億多日元,捐給新疆政府用于修復克孜爾千佛洞。此后他又多次向新疆政府捐款,款項不僅用于克孜爾千佛洞的保護,還設立“小島康譽獎學金”為新疆教育發展貢獻一己之力。而克孜爾千佛洞的保護并不止募集資金這么簡單。古老而神秘的克孜爾千佛洞藏身在大漠深處,交通極為不便??疾靾F隊只能借助沙漠車和駱駝行進。幾千年的風沙侵蝕和近年來的偷盜又給原本脆弱的千佛洞帶來巨大的破壞,修復工作談何容易。而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又給修復和考察工作雪上加霜。“大家猜想一下六十個人在沙漠里呆三個星期大概需要多少噸水?”小島康譽在演講時即興提問臺下的學者。“五十噸!”當時大漠深處考察只能喝水洼上漂浮有牛羊的糞便的水。這樣的考察,小島康譽平均每年都要進行一次。

            申遺成功:重現大漠中的珍寶

            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唐代壁畫“西域的蒙娜麗莎”,這些紛繁多樣的珊瑚、佛教壁畫都是小島康譽考察隊在尼雅遺址考察中的豐碩成果。小島康譽在演講中介紹它們時,還呼吁大家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他對新疆絲綢之路上遺址的關心絲毫不遜于中國學者。2010年,小島康譽在龜茲研究院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題為“克孜爾•1986•我的出發點”的演講,其間展示的克孜爾千佛洞修復資料,讓與會中國學者大開眼界。中國絲綢之路的申遺,小島康譽一路相隨。“今年6月22日下午三點五十分,申遺成功!”小島康譽在演講中展示了當時在日本收看大會轉播的照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申遺背后的辛苦,他并非不知道。“在沙漠深處進行考察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而犧牲的事情也是有的”小島康譽回憶說。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原始的交通工具駱駝不好駕馭,研究器材和食物難以運輸,各國專家學者難以協調,資金缺口等等,但他對新疆文化遺產的保護仍念念不忘“保護是要先于研究的,研究可以不斷發展,可如果文化遺產消失了,研究也成了無本之木”。

            國際合作:回到原點,面帶微笑

            “中國對絲綢之路保護需要像今天這樣一個場合: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合作”。在小島康譽看來,北京論壇為研究絲綢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國際交流平臺。對絲綢之路的保護離不開國際合作,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在絲綢之路的聯合申遺中得到體現。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在歷史、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國際合作中的沖突也在所難免,正因如此,溝通與理解變得尤為重要。“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回到原點,也就是我們最初確立的基礎理念”小島康譽認為,絲綢之路的保護和研究是中國的大事,更是世界共同的責任,尊崇友好、共同合作、安全節約是從實踐中總結的寶貴經驗。

            小島康譽在演講中強調,作為日本學者,他十分理解文化遺產保護在國際合作中需要的外交能力和法律意識。外國研究者和媒體擅自進入遺址拍照,或單方面發表研究成果,這和攜帶文物離境是沒有區別的,遵守中國相關法規,尊重雙方的思維方式,小島康譽始終踐行著。也正是因此,小島成為獲得中國國家文物局批準證書的唯一外國人。

            小島康譽用“將來我要把骨灰埋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結束了演講,匆匆描述了小島康譽三十余年來傾情于新疆的掠影,其間會場也頻頻響起掌聲。論壇主持人用“帶著出世的心,做著入世的事”評價小島康譽的言行。

    作者:高喬(校報)

    編輯:未天

    專題鏈接:北京論壇2014

    信息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0
    相關新聞
    “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論壇(2020)在北京大學開幕融媒體中心2020-12-05北京論壇(2019)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9-03-11“雙一流”建設國際研討會暨北京論壇(2018)圓滿落幕@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8-06-11“雙一流”建設國際研討會暨北京論壇(2018)隆重開幕北京大學新聞網2018-06-11“雙一流”建設國際研討會暨北京論壇(2018)基本信息@ 北京論壇秘書處2018-06-11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noscript id="s4cs4"><center id="s4cs4"></center></noscript>
  • <menu id="s4cs4"><strong id="s4cs4"></strong></menu>
    <menu id="s4cs4"></menu>
    <menu id="s4cs4"></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