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s4cs4"><center id="s4cs4"></center></noscript>
  • <menu id="s4cs4"><strong id="s4cs4"></strong></menu>
    <menu id="s4cs4"></menu>
    <menu id="s4cs4"></menu>
  • 王敏紅:高等教育的新旅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2014-02-26 | 北京大學校報 | 李南慧 石劍橋 | 點擊數 

    社會的全球化進程迫使個人和組織不斷去創造新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獲得競爭優勢;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關注學習行為的可持續性是一個關鍵策略。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王敏紅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學習已經從個體行為擴展到組織和社區層面的群體行為,幫助學員提高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已經變得非常重要。與此同時,各種提高學習效率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機構、社區、企業和政府等領域。技術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獲取知識和人際溝通的途徑。而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順應了這一趨勢,為高等教育實現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覆蓋面廣,具有廣泛的社會效益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開放式在線課程,旨在通過互聯網進行互動參與,使高等教育產生新的社群對象。全球個體和社群都可以無障礙地參與在線教學的課程,即使是偏遠、貧困地區的學生。和以往的學習方式比較,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幫助學生和老師進行更多的交流。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困境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為學習者提供了接受的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困境:更加靈活地獲取知識的同時,在線學習者“失去方向感”和“認知超載”的問題接踵而至。對于初涉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新手來說,會在內容龐雜、主題跨度大、結構復雜的學習環境中遇到缺乏實踐經驗和自制力的挑戰。除了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整合困難,很多學習者也為結束學習后社會的認可度感到擔憂。由于課程周期長,學習任務量大,能夠堅持下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少參加學習的客戶群體都希望獲得證書,希望學習的經歷獲得社會的認可。目前,這種保障體系在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建設中是一個薄弱環節。

    知識地圖:學習者的領航人

     

    王敏紅教授在研究中發現,“失去方向感”以及“認知超載”的問題與信息處理構建能力息息相關。她強調學習者最好能對學習的領域有整體的認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可使用“可視化的知識地圖”來幫助學員理解知識,帶領學習者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針對一些概念性的知識提供互動體驗。但更重要的是,應該讓學習者來理解自己的學習背景,管理自己的知識。所有的知識和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知識地圖,以幫助學生來組織學習資源、引導自學過程、以及進行交互學習。知識地圖上的每一個節點都通過視覺圖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王敏紅教授希望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知識地圖領域的設計可以更加人性化,讓更多的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參與到在線學習中來。

    當被問到知識地圖與教科書的區別時,王敏紅教授感慨即使對于一名教師來說,想清楚他在課程中要實現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每個章節要傳遞哪些信息和內容,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更不用說學員了。她的研究中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專家級的學習者知道怎么組織知識架構,但是初學者并不知道怎么把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而知識地圖作為一種核心方法,可以幫助學習者整合知識。在傳統的學習當中,學生會在教科書中找到已經固化的知識圖,但是在新的研究中采取了交互式的方式繪制個性化的知識圖。

    認證體系:學習者的“保障房”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認可度是學生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最近,大型開放式網絡系統開始慢慢地轉變:從起初的不提供證書到部分課程提供證書。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采取了契合社會規則的認證策略——學習者只要支付 30到100 美元,就可以獲得由知名大學發放的線上課程的認證。王敏紅教授又舉了一個亞洲的例子:目前香港大學,她所領導的知識管理與網上學習實驗室,已有一門編程語言課程在線開放,數百名內地高校的學員參與其中,課程結束后發放證書(有一些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不僅如此,不少美國高校將網絡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納入學生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中來,開始承認學生修得的學分,這種學分制也是一種認可的體現。與此同時,參與到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中來的高校認為這種在線學習可以替代他們的傳統教學,并主動探尋同網絡課程運營商的密切合作模式。

    在線學習是高等教育的新趨勢,在相關平臺日趨成熟的前提下,學習的效力將會逐漸被社會認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和傳統高校協同發展將會是未來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核心理念,將會推動高等教育的全球參與?,F在,許多著名大學在考慮接受和推進在線課程,美國教育委員會已經建議對斯坦福大學大型開放式課程中的5門課程給予學分認可,許多跨國公司也在考慮認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學習證書。如果這兩個設想都得以實現,將對傳統學位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

     

    王敏紅教授堅信大型開放式網絡系統有一個光明的前景:必將對大學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學組織、學分認證、師資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毫無疑問,包括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內的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全球參與學習和知識共享的技術支撐。

     

    王敏紅:現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知識管理與網上學習實驗室主任。她是麻省理工學院與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大學與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訪問教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信息與管理”副主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知識管理與網上學習”主編,《教育技術百科全書》副主編(由J.邁克爾•斯佩克特主編,此書即將由塞奇出版社出版),亞太計算機教育協會“先進學習技術與開放內容和標準”研究群聯合主席,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協會“高等教育與人力績效”研究群聯合主席 (詳見個人主頁 http://web3.edu.hku.hk/magwang/)。另外,明年8月起她將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赴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進行為期6個月的合作研究。

    編輯:歆琴

    采訪于北京論壇(2013)

    0
    相關新聞
    【北京論壇2013】“后世俗時代中對人類的再思考”對話綜述北京大學校報2014-02-27【北京論壇2013】“東西方文明的對話、理解與互識”專場綜述:文化的繁榮與和諧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北大新聞網2014-02-27【北京論壇2013】“可持續與均衡發展中的社會企業”專場綜述之二:社會企業在可持續和均衡發展中的創新作用北大新聞網2014-02-27【北京論壇2013】經濟政策與社會福利專場綜述北大新聞網2014-02-27【北京論壇2013】“可持續與均衡發展中的社會企業”專場綜述之一:當前亞洲社會企業研究與教學重要議題北大新聞網2014-02-27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noscript id="s4cs4"><center id="s4cs4"></center></noscript>
  • <menu id="s4cs4"><strong id="s4cs4"></strong></menu>
    <menu id="s4cs4"></menu>
    <menu id="s4cs4"></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