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cript id="s4cs4"><center id="s4cs4"></center></noscript>
  • <menu id="s4cs4"><strong id="s4cs4"></strong></menu>
    <menu id="s4cs4"></menu>
    <menu id="s4cs4"></menu>
  • 克里斯汀?塔什克霍夫:現實主義視角的中美關系爭端化解適用范疇—
    2014-02-26 | 北京大學校報 | 黃文濤 | 點擊數 

    在北京論壇國際關系分論壇上,學術氣息十足的柏林自由大學克里斯汀•塔什克霍夫教可以說是個“問題專業戶”。他幾乎在每位學者的演講結束后都會發問,可以說在論壇上與其說他不僅像個學術“明星”,倒不如學術“恒星”更貼切。11月2日下午,塔什克霍夫教授對中美關系的爭鳴、爭端化解的適用范疇發表了精彩的發言。

    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論”

    國外許多學者都從潛意識中認為中國目前的綜合實力與所承擔的責任并不相符,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融入程度不夠,塔什克霍夫教授也不例外。他在演講開始時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德國報紙上的小故事。這個故事是關于中國的報道:一個人來到了一個馬戲團找工作。馬戲團的侏儒團長看了他一眼,聳了聳肩說,“對不起,你無法成為我們的成員,因為你的身高超過了兩米!”

    中國在當今的全球關系中,究竟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中國應該在國際社會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探討這些問題時,有時候我們會感到有一點受挫折。”塔什克霍夫教授提到,“我們看到的英文文章中,有很多的預測,而這些報道更關注的是霸權、暴力、威脅以及對抗,很少講到中國與國際社會和平共處的內容。在目前的國際輿論中,兩種相反觀點共存。”

    那么出現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和敵視中國崛起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中國政府、學者在反思,同樣,國外的學者也在研究這個問題。“我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書籍發現,那些結論更多的是來自于一些具體的理論框架,他們已經有了相應的結論。而這些結論似乎也沒有太多的事實驗證。”塔什克霍夫教授認為,“對持那些論調的人而言,是理論框架決定了結論,而不是事實分析決定了結論,我對此感到一點點失望。”

    塔什克霍夫教授指出,“當前的學術討論讓我想起了在冷戰時期的學術討論,那時大家討論的是什么才是最好的理論,怎樣才能用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我們不要僅僅局限于理論分析,更多的是看看現實,看看實證研究。關于中美兩國之間的實證研究,可以看到在雙方都有一些夸張的說法:美國幾大地夸張了中國的威脅,而中國也會過度描述美國的中樞戰略。”

    關于學者對于理論上的貢獻和對國家決策的支持方面,塔什克霍夫教授提出,既要重視理論分析,又要多進行實證分析,使兩者達到平衡的話,我們才能獲得比較客觀的結論,從而告訴我們,中美關系有可能朝什么樣的方向發展,是更多的沖突還是更多的合作。“因此我認為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學者的確是可以作出自己的貢獻,在大國關系決策方面提供支持。”

    現實主義視角的中美沖突預測

    論壇上,個別學者談到,中國的發展速度特別快,其國際形象上正在加速崛起,這會導致新的霸權的產生,這在主要的大國之間出現的權力變化的趨勢,也就是美國的權力受到了挑戰,而美國不愿意失去自己的權利,這樣造成了更多的沖突。塔什克霍夫教授認為,“對于霸權的競爭可能性也僅僅是因為核武器的威懾力,而到了聯合游戲中,這種競爭也就到了結束階段。而事實并非如此。大國競爭不止是核武器的競爭。”

    還有學者在會上指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也有自己發揮作用的舞臺,而中國在近期內是不可能超過美國,美國的主導地位在目前還會至少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也能夠從目前的架構中有所獲益。所以中美并不會發生嚴重的沖突。

    塔什克霍夫教授指出,我們從上面的兩種預測觀點可以看出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影子。“我們從理想主義角度看,大國之間會朝著的競爭或者沖突的方向發展,我們需要做好沖突的準備,但是起沖突并不會引發大規模的戰爭。”

    “對于另一種立場來說,我們需要考慮如果對于大國之間一些沖突不能進行有效管理的話,合作就結束了。”塔什克霍夫教授提出,“大國之間也會有具體的風險,也會與對手分享一些非常重要的利益,此時各國就要更加傾向于合作,也更有可能對于沖突和平解決。”

    從海內外戰略平衡的角度看,塔什克霍夫教授提出,這里存在一個現實主義的情況是,在亞洲地區有一種傾向,各國的關注點更多偏向于海外平衡,對國內平衡的重視度稍弱。亞洲的國家無法在反美的聯盟中找到自己的平衡,而且也應該做好準備,對于應對未來美中之間爭奪在亞洲地區的霸權主義的角逐。

    中美爭端的解決方案分析

    “美國與中國的權力在今天是如此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塔什克霍夫教授說,“如果任何一個單邊的行為者的假設都是無法成立的,那么中美合作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爭鳴和爭端的和平解決方案有很多。塔什克霍夫教授提出了三點:首先就是參與、遵守并且積極支持國際機構,這很有可能進一步促進合作以及和平的變化,單邊主義使用威懾力將會更多地導致沖突;第二,單邊的還是有多個利益相關方的合作,是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權力更加分散,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就會進一步增加;第三,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聯合的解決問題可能會存在一些利益主體,他們會在理性的基礎之上采取行動來解決問題中所面臨的障礙。

    “對于中美關系的學術分析來說,當下仍然停留在討論理論是否正確,而另一方面,實證的分析并不完整。所以我們需要從現實主義視角建立更多的中間分析,根據具體條件來探討中美關系的發展趨勢。”塔什克霍夫教授指出,“在學術界和政策決策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我建議年輕學者更多地做實證方面的研究,來具體探討什么才是中美雙邊關系所要轉向的方向。”

    編輯:歆琴

    采訪于北京論壇(2013)

    0
    相關新聞
    【北京論壇2013】“后世俗時代中對人類的再思考”對話綜述北京大學校報2014-02-27【北京論壇2013】“東西方文明的對話、理解與互識”專場綜述:文化的繁榮與和諧需要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北大新聞網2014-02-27【北京論壇2013】“可持續與均衡發展中的社會企業”專場綜述之二:社會企業在可持續和均衡發展中的創新作用北大新聞網2014-02-27【北京論壇2013】經濟政策與社會福利專場綜述北大新聞網2014-02-27【北京論壇2013】“可持續與均衡發展中的社會企業”專場綜述之一:當前亞洲社會企業研究與教學重要議題北大新聞網2014-02-27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noscript id="s4cs4"><center id="s4cs4"></center></noscript>
  • <menu id="s4cs4"><strong id="s4cs4"></strong></menu>
    <menu id="s4cs4"></menu>
    <menu id="s4cs4"></menu>